当前位置:
【新闻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时间:2023-11-02 08:58:18
字号:
来源:聊城发布




640 (41).jpeg


  11月2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是第二场,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广海,聊城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与科技科科长赫刚,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土壤与固管科科长郭玉洁,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640 (42).jpeg



图片
发布会内容
图片


640 (43).jpeg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广大媒体和社会各界多年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环保牵头、县区主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大保护、大治理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下面,我就守护黄河生态、厚植绿色底色有关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一、坚持目标导向,强力治污减排


  一是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部署实施市领导领衔重点工作线、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问题销号闭环管理、导则式标准化推进治理、依规依纪约谈问责、强化执法严管重罚等一系列管控机制。聚焦臭氧和颗粒物协同治理,督促引导全市1500余家企业、588家加油站、户外工程等严格落实错时生产、错时加油、错时施工。推进水泥行业企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全市9家水泥行业粉磨站今年将全部完成改造。开辟新能源非道路机械编码登记“10分钟办结”绿色通道,有效提升新能源机械占比。


  二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力打造集“巡查、监测、监督”于一体的链条监管模式,以落实重点断面巡查、数据预报预警、超标督办等制度为抓手,进一步压实属地监管责任。持续开展冬春季水质保障、汛前隐患排查整治、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累计出动巡查人员4000余人次,获得监测数据1万余个,督办问题53件。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共计开工176个村庄,完工36个村庄。


  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100份,确保全市“一住两公”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符合要求。确定全市5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并全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共发现问题134个,其中已整改完成115个,达到序时进度19个。


  二、突出科学精准,监管服务并重


  一是完善监管体系。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全链条“一证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排污许可执法监管手册、重点行业排污许可执法检查清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把准入关,完成“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9.18平方公里,冠县入选全省2023年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试点,经开区入选全省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


  二是优化执法方式。积极推进差异化执法监管,将7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并动态管理,充分利用在线监控、用电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2023年以来,非现场执法检查比例达到30%以上。会同其它部门联合检查企业24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阳谷县成为全省首批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单位。


  三是坚持靠前服务。积极开展“送法入企”、说理执法、中小企业执法帮扶等活动,向中小企业发放“送法入企”服务手册4000余册,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常态化开展“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解决法律问题20余个。


  四是提升监管质效。市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行,已收纳各类数据4.5亿条,每日新增数据20万条,为全市科学、精准治污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撑。在全省率先实现污染源质控检查网上办理,实现了对排污单位全方位、无死角监管。畅通信访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力量。1-9月份,全市共受理生态环境信访件2886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8.7%;“环境违法行为随手拍小程序”共受理群众举报事件1456件,办结1452件,派送红包999个,大额举报奖励18个。


  三、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绿色发展


  一是不断提升环境要素保障能力。在全省创新建立指标调蓄库,深挖要素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全市环境要素指标调蓄库储备替代源项目263个,2023年以来已完成333个建设项目环境要素保障,涉及大气环境要素指标2600余吨,保障能力较2022年大幅提升。积极探索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成为今年全省首个试点市,在省内率先试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全行业、全因子”覆盖。


  二是持续推进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帮助高铁新区生态EOD项目成功创建省级试点,帮助金堤河EOD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茌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区成为全省重点支持的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实现超过600万吨一般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被命名为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冠县东古城镇被命名为第四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三是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联合市外办、聊城大学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绿色发展合作联盟平台,已有6个国家的20个商会、企业加入,共同致力于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共赢。组织开展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清缴履约工作,纳入第二个履约周期的18家发电企业,已有9家完成清缴履约工作。加快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四是强力推动清洁生产。从源头预防和控制污染物产生,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2022年以来,全市共产生并实施了541项清洁生产方案,减少大气、水污染物排放145吨,减少固体废物产生3165吨,节约生产成本1.6亿元,腾出的环境要素指标全部纳入调蓄库,用于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积极探索创新清洁生产审核模式,临清市中小轴承产业集群清洁生产审核创新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级试点。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黄河国家战略作为工作的引领和总抓手,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推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图片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通过介绍我们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有了详细的了解,那么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市生态环境局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吴广海

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图片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在致力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生态环境领域服务能力,助力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搭建金融“桥梁”,“贷”动绿色低碳发展。市生态环境局与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签署《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合作备忘录》,为“纸机节能升级改造”等6个绿色项目授信46.4亿元。7家企业项目纳入动态数据库,预算资金10亿元,8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碳金融重点项目库,总投资37.97亿元。2022年3月,省生态环境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联合建立了省级环保金融项目库,为确保工作质效,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人行配套筹建了市级环保金融项目库,实现省市两级项目库无缝衔接,为更多有需求的项目搭建服务桥梁,为金融机构、市场主体提供更为清晰的绿色金融投资向导。目前,我市共有12个项目入选省级项目库,14个项目入选市级项目库,入库项目累计获得1.35亿元贷款。冠县创新推出了“蓝天环保贷”金融产品,促进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全力支持产业升级改造,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为80家企业发放贷款1.56亿元。


  二是深化政务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市生态环境局注重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联合市行政审批局出台了《聊城市生态环境助企惠企促发展十条措施》,从简化企业环评审批、帮扶企业治污减排、优化创新环境执法监管3个方面制定10条措施,全力支持经济发展。联合市司法局印发了《聊城市生态环境领域从轻减轻、不予行政处罚的实施意见(试行)》,确定了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17种情形以及依法从轻处罚的7种情形,积极推广生态环保柔性执法。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从轻处罚案件101件,涉及金额310.1万元;免予处罚案件数205件,涉及金额812.4万元。


  三是创新要素保障,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是新建项目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指标,针对当前总量指标不足与新项目发展的矛盾,市生态环境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环境要素保障工作专班。对于重点项目建设,提前介入,变“等”为“送”。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通过从拟替代关停的现有企业、设施或者治理项目中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的方式,保障省市重点项目所需污染物总量指标;按照“要素先行”的原则,通过总量指标结存台账式管理,统筹建立市县两级总量指标储备库,统筹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服务市县两级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奖优控劣”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现有排污总量配置,推动环境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按照“县际统筹”的原则,鼓励并支持县(市、区)之间不同环境要素指标进行置换,促进环境要素指标充分流动,实现全市共赢。我市环境要素保障案例在省发改委、省直机关工委、省总工会组织的全省深入推动黄河战略竞赛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典型案例。


  在今后的工作中,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树牢大局意识,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考量,为“六个新聊城”建设贡献绿色环保力量。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据了解,近期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潍坊市组织召开了全省EOD模式现场会,聊城市在探索实施EOD模式方面具体有什么成效呢?


             

赫刚

聊城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与科技科科长


图片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简称EOD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性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的一种创新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市对EOD模式的探索实施主要集中在高铁新区和金堤河两个项目。


  高铁新区是我市“一体两翼”城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大、生态产业发展潜力大。针对这一实际,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帮助高铁新区探索实施EOD模式,并成功争创省级试点。高铁新区EOD项目计划总投资55.7亿元,以园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水体修复、再生水循环利用、绿化提升、智慧医养、绿色生态科创、运河新天地文旅等项目有效融合,用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环境效益提升关联产业经济价值,进而反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和运行。前期,项目实施单位已经与金融机构进行了有效对接,后期预计可获得42.9亿元政策性贷款。


  同时,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与省生态环境厅进行对接、沟通,推动聊城市金堤河流域(聊城段)生态环境治理及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成功纳入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金堤河EOD项目计划总投资18.9亿元,融合实施生态修复、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有效实现金堤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农文旅产业的共生共赢和融合发展。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关注以上2个项目的具体进展,强化服务、指导,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齐鲁晚报记者


  “无废城市”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聊城市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具体有哪些呢?


             

郭玉洁

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土壤与固管科科长


图片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中,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机制。建立“1+6+N”的组织协调机制,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6个工作专班,明确31个责任部门(单位),指导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共同推动创建。建立清单化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建设任务清单》《工程项目清单》,将工作任务具体到项目、落实到专班、量化到部门,清单化推进落实。建立健全督导考核机制,“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事项,并纳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市无废办通过召开会议、现场督导、印发通报等多种方式,督促工作开展。


  二是着力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积极推动《聊城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出台,印发《聊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等文件,为固体废物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大力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信发集团赤泥综合利用中试项目顺利推进。推动化工园区内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共享,打造“危废不出园”模式。推动建筑垃圾消纳和利用项目建设,7个县(市、区)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及资源化利用场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模式。探索“绿色诊断+改造提升+示范创建”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模式,17家企业(园区)入选2023年省级绿色制造名单。临清市中小轴承产业集群清洁生产审核创新项目成功争创国家级清洁审核试点。“赤眼蜂防控玉米鳞翅目害虫技术”推广面积达4.13万亩次,作为省级农业新技术集成推广典型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


  三是积极构建共建共享的创建格局。强化资金支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多元化信贷支持,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绿色贷款余额为193.15亿元。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聊城日报、市广播电视台、“聊如指掌”、“新聊城”APP等多种渠道深入宣传“无废城市”建设理念,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强化“无废细胞”创建,印发实施《聊城市“无废细胞”创建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发布“无废机关”、“无废学校”等11类“无废细胞”场景的创建指南,年底前将建成首批100个“无废细胞”。


  下一步,市无废办、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深化宣传发动,落实工作措施,强化督导考核,推动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全面完成“无废城市”创建各项任务目标,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献策。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