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侯翠荣: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奋力谱写美丽山东建设新篇章
时间:2024-04-23 11:42:04
字号: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今年全国两会强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山东篇章。

聚焦“国之大者” 高点定位绘就美丽中国山东画卷

扎实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出台并落实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修订美丽山东建设规划。启动全省“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研究工作。持续创建国家、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强示范建设动态监管,探索开展命名地区复核评估。力争建成2—3个国家级、3—5个省级美丽河湖和1—2个国家级、3—4个省级美丽海湾。组织评选第三批10个生态文明强县。积极推进“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品牌建设。

东平湖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聚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开展2024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全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100%溯源、70%整治任务,确保黄河流域国控断面水质100%优良、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好于邻省入鲁断面。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及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站建设,编制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建立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推动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污染治理。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开展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建好用好“智慧生态黄河”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做好碳市场履约工作,确保应履尽履。推进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组织编制2023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落实碳排放减量替代方案,打造重点行业全流程温室气体减排示范工程。建设碳汇管理平台,初步形成全省碳中和决策支持工具。完善碳普惠体系制度建设,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提升。积极开展国家CCER项目申报,提升山东碳汇参与国家碳市场的水平。指导20个县(市、区)、20个园区、30个社区开展近零碳示范创建工作。推动纳入国家试点的4个低碳城市、1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积极争取威海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纳入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

强化协同攻坚 擦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底色

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治标治本相结合,推动主要环境指标稳中向好。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启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坚定不移推进结构减排。推动火电、氧化铝等行业深度治理,持续推动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长流程钢铁企业创建环保绩效A级。推进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工作,实施石化、化工、储油库等行业储罐深度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深入推进重点河流湖泊和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做好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全力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千方百计做好环境要素保障,建立污染物指标保障清单,实行碳排放指标省级收储调剂。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在10个城市、20个产业园区、60个企业开展试点,探索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山东模式。以县、园区、社区为单位开展近零碳示范创建。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新批准建设或命名10家以上生态工业园区。健全完善省环保金融项目库,力争新增银行授信10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培育企业龙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监管机制 持续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

依法推进督察执法,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压紧压实各级督察整改责任,强化清单化调度和现场督导,推动两轮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真整改、改到位。做好2022年、2023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中省生态环境厅牵头问题的整改和销号核查工作。分3个批次对全省16市开展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深化行刑衔接,持续推进涉危废违法犯罪和在线监测弄虚作假“两打”行动,对恶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攻坚年行动,实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再扩容”,持续推进“无感”执法,力争非现场执法占比达到40%以上。切实整治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切实强化环境安全风险防控,守牢美丽山东建设安全底线。聚焦尾矿库、化工园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督促指导青岛董家口化工园区、泰安宁阳化工园区完成生态环境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开展新一轮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集中排查整治、“万企全员”警示教育等行动,保持对危废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严打高压态势。切实建好全省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持续提升核安全监管机构能力建设,筑牢核与辐射安全底线。持续完善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常态化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加快建设北方海洋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国家区域核与辐射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库、黄海海洋辐射监测基地,进一步扩充省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应急能力。

持续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巩固提升齐抓共管大环保格局。做强做实省生态环境委员会,更好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根据党中央部署,及时制定山东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完善地方生态环境法规标准体系,统筹抓好生态补偿、损害赔偿、有奖举报、绿色金融等生态环境领域重点改革。强化财政激励政策引领,加大中央资金争引力度。充分发挥综合考核导向作用,统筹推进省对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推动全省生态环境核心指标和重点任务落实。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